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 > 数学试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27 11:38:32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用题》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2+3、57 1、2

1、4- +0、5 11、3-8、6

( + )12 (0、18+ )9 7、75- -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每台1小时)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此处隐藏15541个字……题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教学关键: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四)课后作业

100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略)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6。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解答二、三步计算的小数一般应用题和简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头列式。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从甲城乙城用了4.5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建筑工地上午运来水泥16.2吨,下午又运来水泥14.8吨,这一天共运来水泥多少吨?

(3).小明买了4本练习本,每本1.25元,小明共花了多少元钱?

(4).水稻专业组有两块早稻田,第一块42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42千克,第二块产780千克,两块早稻田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2、要求下面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运煤多少吨?

(2).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

(3).两块试验田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4).今年共生产化肥多少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出示例6

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审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

解法一:要求“这一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千米”,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上午铺的总数和下午铺的总数)。这两个条件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分步,后列综合算式)

分步列式:

A.上午铺的总米数:48.5?4.5=218.25(米)

B.下午铺的总米数:48.5?3.5=169.75(米)

C.这一天共铺路多少米?218.25+169.7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388(米)

答:这一天共铺路388米。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考第二种解法。

因为这个工程队上下午每小时铺路米数相同。

解法二:要求“这一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千米?”,还可以怎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步列式:

A.这一天共用了多少时间?4.5+3.5=8(小时)

B.这一天共铺路多少米?48.5?8=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3.5)=388(米)

答:这一天共铺路388米。

3、议一议: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不同,为什么得数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指导看书:练习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十一第4、5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6、7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