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习作一。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习作一》。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学会沟通与理解,帮助别人解脱烦恼
4、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活动重点:
1、 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1、提前布置学生玉溪,准备好小记者的资料。2、可以自由结合,互设情景,做采访准备。3、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1、你喜欢这部影片吗?为什么?
2、你喜欢戏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自己的观后体验。
3、小组选一名发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争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任务,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还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一片带给人的艺术 魅力。
二、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成长的烦恼。
1、全班分四大组,各族抽取一格题目。
2、题目打在屏幕上:(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2)替朋友解脱烦恼为(二组)(3)回首成长中的烦恼。(三组、四组。三组是记者,四组是被采访人。)
3、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准备五分钟后,各组进行小组擂台赛。
4、准备好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评析。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诚恳,用语礼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动小结:
全班四个大组同学的三项活动都围绕“成长中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同时也有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向上的态度,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假使我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释然许多烦恼,那么,生活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四、作业:
将今天的知心话、心中情写在作文本上,记下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王昌龄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 ……此处隐藏3758个字……/p>
(3)许多人从几十里外来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为客人们表演。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三、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让学生谈谈它的好处。
(2)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气特点。(要求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四、拓展训练
1、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里的语言,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背诵课文。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与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与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搜集古代探索自然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定对日月星辰、高山大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实,自有思想以来,人类就有了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但古代的人们能像今天的我们那样,通过各种科学设备来探索自然吗?当然不能。那么,他们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强烈愿望呢?当然是通过奇特的想象。而《夸父逐日》正是这种奇特想象的代表作品。
二、作品简介
1、关于《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关于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两遍。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教师投影出示需重点理解的词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 欲得饮
北饮大泽 化为邓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订正,落实翻译。
同桌互译,加深理解,然后背诵。
6、全班集体背诵。
三、探究品味
1、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组:
①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②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2、讨论后明确:
①夸父具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英雄气概。(可能会有学生就这个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夸父的行为自不量力。教师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积极方面去引导学生,不必断然否定)
②表现了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毅力。
四、拓展迁移
请同学讲述古代探索自然的神话传说。先由四人小组交流,再推选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讲述。如《愚公移山》、《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并引导学生明确这些神话的共同点——————反映了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毅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夸父逐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有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它们的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天所学的这篇小文章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表现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二、诵读贯通
1、诵读
①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②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字音
辩斗(dòu) 盘盂(yú) 沧沧凉凉(cāng) 孰(shú) 汝(rǔ)
③出示已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要求学生按照节奏,准确朗读课文数遍。
④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两遍。
2、贯通
①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
②由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疑难字词,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教师答疑。
③教师出示需重点理解的疑难词语
孔子东游 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④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订正时可侧重指导学生注意实词的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文言文中词语省略的现象。
⑤同桌互译,加深理解,然后背诵。
⑥学生反复读课文,达到基本成诵。
三、探究品味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组:
1、两个小孩根据什么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4、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你能否判断谁是谁非?
讨论并归纳:
1、一个小孩根据视觉,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说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根据触觉,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像把手伸进了热汤,说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这是一道开放性思维的题目,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教师可以从两小儿探索精神的可贵方面,从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方面,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方面加以肯定,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3、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4、早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背景是树林、房屋、远山及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就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因为早晨太阳斜射大地而中午太阳直射大地。所以,视觉的远近,温度的凉热都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五、小结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查查有关太阳离人远近的资料
文档为doc格式